《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与课例分析》——最具影响力许都名师培训笔记
侯新杰: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教授,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教育斤学术技术带头人。2005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兼任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科学组成员,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指导组成员、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成员,河南省首批中学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项目首席专家。
10月20日下午,由侯新杰教授带来本次培训的最后一场讲座——《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与课例分析》。侯教授是我们许昌市长葛人,一下子增添了大家的亲切感,整场培训有一种暖人的“温度”贯穿始终。
侯教授提到,新课改之前的考核目标是考察书本知识为主,老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经有21个年头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个学生成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养。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学校文化重建的角度,具体来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下:
(1)走出知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
(2)破除书本知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3)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
(4)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2.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新课程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新课程的教学观与教角色的转变
①新课程的教学观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要求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彼此尊重和信任,互相理解和宽容。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经历学习的过程;
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科学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1)科学教育的目的
理查德.费曼:“科学是一种方法,他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怎样被了解,什么事情是已知的,它被了解到什么程度(因为没有事情是绝对已知的),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测,如何去思考事物,做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基础物理课目的使学生理解物理学知识和方法,概念原理、历史、现状和前沿,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
(2)科学素质
①科学知识(概念与原理)
②科学方法(哲学、一般、具体的)③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设计的模式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现代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等为基础,把教学看做一个系统(要素:教师、学生、信息),采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制定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的评价,并依据教学的实施效果修改教学方案的过程。
(2)教学设计要符合新时代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期待,既要体现教学的基础性,也要体现教学的现代性;
(3)教学设计要符合教学的特点,既要注重学生间接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学生的直接体验;
(4)教学设计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应用( STSE 教育);
(5)教学设计要符合所教学科知识内容的特点,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资源的运用要和教学内容相适应;
(6)教学设计要符合所教学生的特点,对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既要考虑教学能够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共同基础,也要考虑为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和潜能打好个性化发展的基础。
3.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
(1)分析并关注学生学习的准备状态,其中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经验基础、对学习的情感态度等;
(2)要特别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3)教学设计要注重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关注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4)对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活动,教学设计要关注有效的师生交流;
(5)对知识的学习,教学设计要关注其意义的建构。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不能给予,知识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生自身对其意义进行建构;
(6)对技能的学习,教学设计要重视让学生经历实践活动,具体操作;
(7)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教学设计要关注让学生亲自体验。
三、学习需要分析
1.教学内容(教材)分析
(1)分析教学内容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及不同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或联系;
(2)分析教学内容围绕什么主题展开,其中的知识点及其关系,重点和难点;
(3)分析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方法和隐含的各种价值;
(4)分析对该内容的教学基本要求。
2.分析教学对象(学生)
(1)分析学生对学习所教内容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如学习所教内容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学生是否具备;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是否具备;
(2)分析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学习兴趣、学生整体的学习态度及准备情况;
(3)分析学生的情感需要;
(4)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半知的,哪些是未知的;
四、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
(1)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规定了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是对教学意图进行的概括和总的说明。教学目的行为主体是教师,主要描述教师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及指导。例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描述,是期待学生学习所达到的结果。教学目标主要描述学生通过教学能够做什么,或者产生了那些变化,具备了那些特征。例如,学生通过学习,知道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再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区别
(1)表述的主体不同:教学目的表述的主体是教师,教学目标表述的主体是学生;
(2)描述的结果不同:教学目的描述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要求。教学目标描述通过教学学生发生的变化;
本次最具影响力许都名师培训的最后一场专家讲座完美收官。通过本次培训老师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技能,更是收获了一群前行的伙伴。在培训接近尾声时,老师们对教师专业成长、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名师专业成长学习一直在路上,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感谢许昌市教育局和中国教师教育网!明天更美好,未来定可期!
绿城郑州,我们相逢,
专家引路,名师点灯。
核心素养,专业成长,
深度研修,共同学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所有将来,皆为可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