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
4110820017150118发起了2021-12-30
0
回复
9
浏览

《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最具影响力许都名师培训笔记

✨闫德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能力提升工程2.0指导专家、全国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河南省高校师范毕业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辅导教师、研究成果4次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南省教师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如何成长为名师?请问你心中理想的教学研究是什么样的?10月20日上午,闫德明教授从调查问卷入手,开启了今天的讲座《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闫教授娓娓道来,让参加培训的老师在体验、理解中进行了一次趣味性的“深度学习”。

一个优秀的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一个高水平带头人,能带动整个学科。我们怎样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呢?三句话听评课恐怕是每所学校教研最常见的方式了。指定教师上课,大家都来听课,大家都来评课。

校长:普通话讲得好,

主任:板书设计巧妙,

教师:时间搭配合理,

校长再动员:还有什么想说的?

剩余教师:挺好!挺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最常见”的方式并未对教师专业成长产生实质性的、不可替代的影响。

不是每一个贝壳里都有珍珠,但珍珠一定出现在贝壳中,不是每个人努力都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很努力!

闫教授告诉我们,优秀的老师前提是:喜欢当老师、有职业认同感。爱学生、努力、勤奋。优秀老师们的成长规律什么样的?——深度学习。以“促进有效学习”、践行“知行合一”为目的的,在学习者强烈内在动机指引下的积极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求进行深度的信息加工、主动的知识建构、批判性的高阶思维、有效的知识转化与迁移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是相对应的。积极学习,是知行合一主动探究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成长为优秀教师的有效途径。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学习的特点: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默会知识论”认为:教学是实践的智慧,教师的学习是从原有经验出发的,基于案例的唤醒与反思,实质上是在实践反思、理性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对原有经验的重构。

闫教授的大脑中储存了大量教学研究案例,在启发老师进行提练的过程中,这些案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闫教授提醒大家,只要是教学研究课,就必须要录像。认真课堂观察,深入分析,就能找到问题在哪。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让学生真正地做到真经历、真思维、真理解。从反馈中重新审视教学,让教学更有效,让学习的发生更真实更有深度。俗话说,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的深度学习是相互成就的,教师的教学研究引发了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的深度学习又引发了教师的教学研究,在不断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一、研究主题的特征

1.源于现实

中小学数学教学课例研究致力于以科学的研究手段解决教师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2.始于反思

教师虽身处现实的教学情境,但能否确定切实可行的研究主题?是否善于捕提和提炼真实的课堂教学问题?还取决于其是否具备深刻的反思能力,课例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个性的,但无论如何都是教师基于教学反思所发现的自己的问题。因此,课例研究主题必须能唤起教师的反思精神和问题意识。

3.具体可行

就像写论文一样,我们选择的课例研究主题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从小处、细处、实处捕捉问题,选取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并具备研究条件的主题加以研究,就可以“小题大做”。

闫教授激励我们,成功来自精准的勤奋,而不是平庸的忙碌。我们要像针尖一样瞄准目标,从小事做起,克服平庸的忙碌,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热情与专注,把一件小事儿做上十年八年就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有了针对性的进行理论学习,就有了思路和方法,才有话说。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学牛人、学牛文、学牛刊。

你是谁,只是决定你的起点;跟谁在一起,才决定你的终点。卡耐基说:想要获得成功,方向比速度更为重要,选对了同行人,你也就成功了一半。人这一辈子,选择朋友就是选择命运。与优秀者同行,才能不同凡响。

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与谁同行;与凤凰齐飞,必为俊鸟;和虎狼同行,定是猛兽。与高者为伍,与德者同行。

为什么课堂上有的老师爱追问,因为一开始的问题没有设置好。我们现在的课堂观察要基于数据。在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中聚焦主题和问题开展教学研究。

教无涯,研不止。闫教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精准点拨,既有理论高度又非常接地气。为我们提高学科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起到了指导推进作用。学习一直在路上,思考一直在进行 。‍期待我们不负培养,做小事、用三牛、学技术,在名师高屋建瓴的指导下学有所成、研有所获,为我市教育的纵深发展增添新的原动力!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