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金华,遇上更好的自己 ---许昌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助理)赴浙江师范大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心得体会
4110820017150023发起了2019-06-15
0
回复
11
浏览

12月2日至12月7日,许昌市90余名工作室主持人(助理)在许昌市师训科于东恩科长和教师发展中心黄新安主任的带领下前往浙江师范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研修之旅。五天高度紧张的学习,极大的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新了我们的理念。这次培训就像黑暗中的一盏孤灯,饥饿里的一缕饭香,点燃了我们生长的渴望,诱惑着我们走出小小自我,邂逅大大精彩。

12月3日上午8时30分,河南省许昌市“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助理)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在浙江省师范大学举行开班仪式,许昌市教育局师训科于东恩科长的讲话发人内省,于东恩科长介绍了许昌三年教育攻坚计划中硬件、软件两方面的成绩及许昌市提升计划五大工程、“五四三二一”工程等;要求学员珍惜机会,努力提升,在培训中要树立主动意识,问题意识,需求意识,鼓励全体学员要借此机会,研行统一,相互交流,追求卓越,积极探索,注重引领,锐意进取,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专家讲座,理论提升

12月3日上午,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负责人阮高峰老师关于《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掌握了搜索小技巧,视频下载利器、视频水印处理、图片水印处理、幻灯片演示等处理技巧。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才能让自己的课堂灵动起来,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脚步。

下午是杭州市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校长----闫学老师为我们分享《好老师的五个特质》。闫老师结合自身经历从五个方面深度分享了好老师的五个特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教师这个工作当事业,而不是一个职业;不断突破自我,不停地去拓展新的发展教育;耐得住寂寞,至少沉潜数年,打造自己的专属教育品牌;拥有自觉意识,主动出击,不断在没有机会的情况下给自己创造机会;拥有博大的事业胸怀和格局,将心神聚焦在美好的事物上。不折腾不足以谈人生,闫老师谈了她的成长史,让我们不由心生敬意,她的成长史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是笔耕不辍的写作史;是课堂实践的磨炼史;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闫老师的成长史更是一部励志经典史,她通过自我折腾的成长方式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谱写了一位普通老师华丽转身的乐章。

闫学老师说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成长的秘诀就是阅读--远方的光亮,写作---向上的天梯,改变--勇敢的跨越。要想专业成长快就一定要多读书,勤写作,勇于挑战懒惰的自己。对于刚刚起步的名师工作室来说,闫校长给我们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我们可以利用团队共读的形式来督促我们个人和团队成员去阅读理论专业书籍,同时通过读书报告会、介绍读书心得、撰写读书笔记等形式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励大家读书。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来丰富我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不断的接触新理论、新事物、新名词,把我们的教育教学随笔进行升华。

12月4日上午是浙江师范大学的林一钢教授的专题讲座《课题设计》,让我们明白了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林教授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讲解让我对课题研究豁然开朗:做课题研究就 是把平时无意识的工作变为有意识的工作,有目的的持续反思、研究,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走向专业化道路。

如何克服职业倦怠感?专业成长是源泉,课题研究是引领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一日生活皆课题,一日教学皆研究,作为老师,我们没有高深的理论基础,结合我们的教学,我们可以做实践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凝练、在反思中成长,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我们更要善于凝练,形成自己工作室独特的风格和思想。在具体研究中每个环节该如何做,林教授高屋建瓴的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研究有方法,研究无定法,贵在掌握方法,作为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该怎样引领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呢?刘教授说:名师工作室的研究要有主题,有持续性,不能今年研究这个,明年研究那个,要持之以恒,做深做透,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所以主持人在设计工作室课题规划时要主题明确、有系统性。老师都是悟出来的,让我们都能成为一名教育的思考者……

下午给我们分享的是浙江省金华市站前小学俞正强校长,俞正强校长没有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讲解培训,而是以各位学员们在自己工作室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困惑展开询问俞导师现场提问,答疑解惑,把老师专业成长划分为五各阶段,让现场学员不由的对号入座,先明白自己在哪个阶段,然后制定适和自己的成长规划。

12月6日上午,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国培专家,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周红星老师和我们分享了一场主题为“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的反思——特色 智慧 分享”专题讲座。周老师围绕金华工作室建设的特色、发展、1+10+100计划等方面介绍了近几年金华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历程。

每日新闻、每日一题、特色微课程和网络直播课堂是周教授工作室的品牌特色。关注地理新闻,激活教学创想,周老师真正做到了坚守课堂,实现了由“教学型”到“研究型教师”的蜕变。周老师的成长历程再一次告诉我们:坚守课堂,寻找一个平台,争取执教更多的公开课,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下午为我们讲座的是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浙江省首批网络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蒋金崇老师,他讲做的主题是《蒋金崇名师工作室建设》。蒋老师出示的三张图片,让我们明白“经常走出去看看,外边有什么,才会不断提高自己;登高才能望远;分享才会有提升的道理。他从“何为名师、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名师的思想及名师的修炼等方面,给大家分享了自己认识和实践中困惑。然后,蒋教授从工作室成员、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详细、全面地介绍了他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情况。

  12月7日下午,我们迎来了一个温婉美丽的学前教育工作室主持人——胡剑红老师。胡老师是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宁波市海曙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胡剑红,以《青出于蓝胜于蓝  蓝基于青以致》为题,从“ 青蓝结盟、青蓝修炼、青蓝成长”三方面对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了详实介绍;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历程的最好方式就是引领,“修炼”爱自己、爱生活、爱儿童、爱教育、爱读书就成了工作室的主要生活方式。“青蓝作坊”即:青出于蓝胜于蓝,蓝基于青以志远。我想这应该是师带徒的最好定义,最真初心!

胡园长精彩,幸福的分享,让我们感受到职业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好好工作,热爱生活,培训结束了,然而她甜甜的,幸福的笑微笑却永远洋溢心间,也为本次研修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参观名校,感悟真实

为了学习浙派名师工作室的先进理念,让学员专业成长更有针对性,本次研修不仅有理论上的提升,还有参观名校,感悟真实的名校参观。

 12月5日上午,研修团队兵分两路乘车来到浙江金华市宾虹小学参观滕闽军工作室。雨后的宾虹小学,校园清新整洁,灰色砖瓦给人一种高雅宁静的感觉,校园文化特色明显。学校以国画大师黄宾虹命名,注定它的不平凡,高标准,高起点的宾虹学校刚刚建校十年,就已经跨入浙江名校的行列。校徽“七彩树”寓意:树木象征树人,七片叶子七种颜色既隐喻儿童多元生活,又和黄宾虹的“虹”相呼应。参观之后聆听滕校长工作室的经验介绍,围绕“文化宾虹,涂抹心底温暖的亮色;多元宾虹:一个孩子就是一座山水;润泽宾虹,幸福像花儿一样”三个方面我们了解了宾虹成长史,通过滕校长的分享,我们深刻理解做幸福教育如此美好,难怪在每个宾虹人心里都有一个幸福的烙印。

中午来不及稍作休息我们就乘车赶往东阳市实验幼儿园,跟着名师团队出来学习还是第一次参观幼儿园,所以满满的期待与憧憬。一进大门,就被这里充满童真,童趣的园所环境所吸引,驻足停留认真观赏,操场不大的空间却合理利用,公共区域的设置给孩子增添了不少小区角,大社会的主体实践。幼儿园处处亮点,处处特色,一个班级一主题,一个楼层一风格,在这里真正让你感觉到了每一寸土地会育人,每一面墙壁会说话的环创理念。国画底色加纸杯手工创意就成了梅兰竹菊图,让人眼前一亮,为老师的艺术创作点赞

12月7日上午,研修团队一行来到金华外国语学校参观并聆听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语文特级教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育硕士导师、国培专家朱昌元教授的精彩分享。朱教授从工作室建设的“立意与特色、线上线下活动与成员培养、成长与成果”三方面,给大家做了《思路  平台  辐射》的专题讲座。

通过朱教授的介绍,我们明白了要通过“组织读书活动,丰富学养;立足课堂锤炼,提升能力;开展专题研究,积累成果”等途径,引领团队成员在实践中锤炼,在研究中成长,在合作中前进。名师需要走出去锻炼自己,自己的文字材料需要走上报刊杂志去提炼自己。

虽然朱教授已年过花甲,但依旧带领团队开展全国各地的教送培活动,并亲自执教展示高中语文课堂的魅力,他精深的文学功底、博大的教育情怀、执着的工匠精神和强烈的创新意识,让我们崇拜不已。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参观名校求真知,学习名师促成长,让我们与名师相伴,学名师之经,悟名师之道,成长,永远在路上!

三、感悟分享  同学共长

匆匆的结业典礼上,许昌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黄民安主任首先以“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受益匪浅、不虚此行”概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也道出了每位参训学员的心声。学员们“自觉自律、学习认真、讲求合作,这是目前为止我见过的最成功的一次培训,更是一次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受益匪浅的培训。”这是教育局培训中心黄民安主任在结业典礼上给予大家的高度评价。全体参培人员、优秀学员、优秀学习小组长在掌声中接过自己的合格证书和荣誉证书。小学组李旭校长,中学组刘胜洁老师,高中组孟伟红老师,以不同形式代表大家总结了学习收获并用掷地有声的话语表达了下一步脚踏实地在自己的工作室进行实践提升的承诺!

  遇见优秀,感恩同行,有机会参与这样的培训,内心充满了感动,感谢领导为我们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着专家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着名师专业成长引领,感慨颇深,受益匪浅,我将内化于心,在感悟中成长,不虚此行、不辱使命,为许昌的教育发展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向着梦想,努力前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