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园的品德情感教育
长葛市市直幼儿园 曹媛媛
内容摘要: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幼儿园开始就要在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树立“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的观念,要持之以恒地将德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摸索幼儿德育新方法。
关键词:德育;幼儿;日常生活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主,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它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每个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那么,怎样才能有机的、和谐的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去呢?
一、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规则见于平常,习惯成于自然,根据这朴素的法则教师应利用平常而琐碎日常生活对幼儿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点点滴滴中确立行为规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独立自主及自制、自律的品质。一个集体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在人与人交往时总会摩擦出矛盾的火花,因此吃点心、喝水、上厕所时我提醒幼儿互相谦让,避免因拥挤而造成伤害,善于发现有谦让行为的幼儿并及时肯定,通过经常性地强调,让全体幼儿都能主动做到谦让,形成习惯;自由活动时,幼儿遇到困难我则让他们先尝试自己解决,解决不好时再请老师帮助,从中发展幼儿交往能力;午餐时要求做到桌、碗、地“三净”,既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又进行了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学会轻手轻脚,学会关心他人,中大班幼儿要求自己穿脱衣裤,折叠被子,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
善于利用偶发事件进行随机教育。与孩子生活的每时每刻中都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发生。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挖掘偶发事件的教育价值,引导孩子的行为模式的形成。如:某一孩子生病了,同伴之间吵闹打架了,弟弟妹妹摔倒了,等等,作为老师我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时常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开展随时教育,促使幼儿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以活动为主体,开展德育
在教学中我精心设计组织各种活动,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力求寓教于乐,习礼于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
①主题活动
结合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品德教育。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从知识技能、情感及品德三方面考虑,深挖教材中德育因素进行有机渗透,丰富主题活动内容。如在“我爱祖国”主题中,从幼儿感兴趣和熟悉的事物中取材,在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情感。如让幼儿观看国庆大阅兵录像,感受阅兵式的雄壮、豪迈,萌发爱祖国的情感,当看到那雄壮的方队、神气的动作、尖端的装备,听到那自信自豪的解说、士兵激情的呐喊、飞机战车雷霆一般的哄鸣,幼儿们禁不住直拍手叫好;通过观看图片、录像了解我国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学会看地图、地球仪,了解我国一些名胜古迹,感受祖国壮丽河山;通过欣赏各民族代表性歌曲、民族服装、观看民族风情录象,使幼儿从中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又如根据本土特色及周围现有利条件带幼儿徒步参观我们城市的变化,从身边感受家园的可爱,国家蒸蒸日上的局面,回到幼儿园再把看到的说一说、画一画、搭一搭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既加深了对家乡对祖国发展情况的认识,又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爱自然的情感。
一年当中有许多与幼儿相关的重要节日,结合各种节日可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三八”节的爱妈妈教育,“五一”节的爱劳动教育,“六一”节的好儿童教育, “十一”节的爱祖国教育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民俗、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等 。如为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的情感和传统的道德品质,在每年的“重阳”老人节,我组织孩子们带上自己动手做的各种礼物到敬老院,给老人们送去问候。为他们表演精心排练的节目,深受老人们的欢迎。爷爷奶奶还给孩子们讲他们小时候的苦日子。通过这种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更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他们更热爱和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且这种情境交融的活动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游戏活动
游戏在幼儿德育中具有重要价值。游戏不仅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还为幼儿提供了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如角色游戏“娃娃家”、智力游戏“走谜宫”、音乐游戏“我来帮助你”,让幼儿逐步领会合作、公正、互助、分享等道德要求,通过学习不断调整和选择自身的行为规范,知行合一,将道德认知付诸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成为稳定的行为习惯。
③体育锻炼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在各种体育比赛活动中,教育幼儿团结进取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在玩各种体育器械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共同合作游戏;当遇到困难不慎突然摔倒时,鼓励幼儿勇敢顽强,再接再厉,同时鼓励小伙伴们互相帮助;当进行陌生的运动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幼儿勇于挑战、自信自强。
④竞赛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举行各种竞赛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每天早上的礼仪小朋友为大家树立了礼貌的榜样;每周轮一次的值日生工作让小朋友们学会了主动为集体服务,擦桌、分碗、照料自然角、摆椅子等等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和关心集体的行为。在每周五的下午我们都要举行“我最棒”的评比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会对这一周值日生的种种表现进行畅所欲言,大家通过讨论,说一说各个值日生这周的表现如何?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还需改进等等,每个小朋友都会把自己平时观察到的说出来,好的地方值得大家学习,不够的地方引以为诫。在竞赛中还利用“大红花”、“五角星”“写名次”等手段来作为奖励,激励幼儿上进。开展这项活动培养了幼儿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认识。
三、教师以身作则,为幼儿提供模仿的榜样
每一个教师都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会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每一个教师都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在教师身上看到的既是教师也是孩子自己,可见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要做到慎言慎行。有这样一个例子:班上的一凡小朋友原先是个很懂礼貌的孩子,每次看见老师都会高兴地向老师问好,问早。可有段时间他一反常态,清脆悦耳的问候声听不到了,在与孩子真诚地交谈中我了解到原来有几次一凡向老师问好时老师没有反应,孩子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不再主动问好了。其实教师与其让幼儿先向老师问好,还不如老师主动向幼儿问好,这样会使幼儿自觉地效仿老师的行为,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事实证明教师自身必须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感,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温暖孩子的心田,当孩子在获得爱的同时也逐渐学会关爱别人。在这样反复正面影响中,幼儿互敬互爱、明理守纪的良好品质也在逐渐形成。
四、与家长达成共识,提高幼儿德育效果
目前在幼儿园中普遍存在这一现象,很多家长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轻道德品质的培养。家长多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园学习情况,而对孩子自私、霸道、任性等问题行为却无动于衷,有时还进行错误引导:“别人打你,你也打他“你打赢了,真厉害”,这些错误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幼儿德育的发展。因此,只有主动取得家长配合,与其达成共识,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德育效果,巩固优良的品德和习惯。工作中我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如电话、面谈、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及时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情况,同时又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内的表现。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张贴我园对幼儿行为规范的要求、《幼儿十要十不要守则》,介绍在德育方面有成效的家长经验之谈,让家长明确幼儿德育的重要性,端正自身的教育观点,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结论:
通过对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深刻地感受到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树立“时时有德育、处处有德育”的观念,我要持之以恒地将德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摸索幼儿德育新方法。使我们的幼儿德育教育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具有特色,也更加扎实有效。为幼教园地再添一缕彩虹。
参考文献: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幼儿教师网
《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之我见》中国教育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