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如何在语言艺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4110820017150024发起了2019-10-25
0
回复
15
浏览

                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教育愈来愈被人们重视,但很多的人片面认为,早期教育就是开发智力,既是让幼儿学读、写、唱、画、跳等等,忽视了幼儿的早期品德教育。事实上,由于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不同环境的影响,其行为习惯各不相同并且不尽善尽美,幼儿期又是可塑性很强的时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幼儿园开始就要组织幼儿参加各种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需要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地引导、培养、强化。

         领域教学是幼儿园开展教学的主要渠道,我们要利用领域教学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学科渗透是幼儿园德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幼儿园德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成功的学科渗透能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润物无声。语言艺术学科中的故事、儿歌、快板等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它是最能够也是最容易吸引并让幼儿受之影响的文学载体,它是帮助幼儿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但在语言艺术教学中老师往往只注重培养幼儿的发音和朗读的技巧,不注重思想情感教育,使语言艺术教学处于相对抽象和枯燥之中,无形中影响了幼儿学习的兴趣,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使幼儿的德育教育在学科中出现了空白,这将丧失对幼儿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是必须引起幼教工作者高度重视的问题。为此,本人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巧用故事,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

       小班孩子情感不稳定,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能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幼儿良好情感的产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德育渗透。巧用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语言艺术教学渗透德育的常用方法。如在上《小鸡跑步》这个手指游戏时,是这样引入的:在草地上,住着一群小鸡和鸡妈妈。有一天,鸡妈妈坐病了,小鸡们为治好鸡妈妈的病,走呀走呀,走了很远到大森林里,终于采集到各种各样的花,编成美丽的花环,衔在嘴里,拿回家炼成药给妈妈喝,妈妈的病终于好了。小鸡们高兴极了“叽、叽、叽”的叫个不停,它们还为妈妈带回来了好吃的小米,鸡妈妈吃了小米以后更加有劲儿了,又像以前一样带着这群小鸡去草地上捉虫子和做游戏去了。小鸡孝敬妈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也要用自己的行动做力所能及的事,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

        比如说给做家务累了的妈妈捶捶背,给工作一天下班回家的爸爸换上拖鞋,帮妈妈擦擦桌子…….在这样充满温馨和爱的故事中,孩子们学会了手指游戏,也感受了小鸡对妈妈真挚的爱,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圣洁的爱和洗礼。

    二、具体规划,教会幼儿与人共处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又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意识强,与人相处的意识差。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行为,对父母、对身边的伙伴、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情感冷漠。如有的幼儿看到别的幼儿摔倒,不但不去扶还去嘲笑。还有的幼儿有争抢玩具、不谦让等不良行为。若一个幼儿从小不知道关爱父母长辈、同伴,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良好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善于同情体贴别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热情帮助别人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奠定良好人格的重要方面。要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因此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关爱父母、同伴的品质,会对幼儿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

    在平时的语言艺术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一些规则具体化、形象化,渗透与人共处的理念,逐渐转变“小皇子”、“小公主”的观念,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习惯和意识,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营造良好的班风。如在学习故事《好朋友》、儿歌《见面》、《一条鱼时,让幼儿明白只有不欺负别人的小朋友大家才喜欢和他玩,才是一个好孩子。让幼儿明白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帮助。在故事中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交朋友的规则,也上了一堂很好的与人共处的德育课。

 三、依托练习,引导幼儿爱劳动、重环保

        语言艺术教学,需要依托各种形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学生运用。在这过程中,有许多幼儿思想和行为的自然流露,出现许多很好地教育契机,需要老师敏锐地把握并运用恰到好处的德育渗透,现举几个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实例。一次,在学习《钉扣儿》这个儿歌的时候很多孩子不知道扣子是怎么钉上去的,甚至有的孩子分不清楚衣服的左右,扣子不知道钉在什么位置。我看出孩子们平时不是自己穿脱衣服,甚至吃饭、洗脸、洗脚、穿鞋子等等一切都是父母或爷爷奶奶包办的,我鼓励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做一个独自能干的好宝宝。

          同时还借机告诉小朋友,我们不仅要学会与人共处,也要学会与动物和平共处,地球是我们人类与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还要保护各种植物,让我们的地球变成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让人们天天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四、拓展阅读,培养幼儿爱家爱园的情感

          语言艺术教学,要取得好效果,必须学会结合,培养幼儿学习的成就感。因此必须练习实际拓展拼读范围,创设德育题材,培养幼儿爱幼儿园、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我在实践中,安排幼儿读《春天音乐会》、《我爱五星红旗》、《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幼儿园》等内容,在朗读中既巩固练习了发音,又借机对小朋友进行爱幼儿园、爱家、爱国的情感教育,让小朋友感受幼儿园的好,体会家乡风光的美好,领略祖国山河的壮丽。朗读古诗,也是一个了解祖国文化,陶冶情操的好方法,现在我们班许多小朋友能够随口背上几首唐诗宋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五、情景表演,潜移默化教育幼儿

         情景表演是一种非常直观且形象又具体的活动形式,强调在活动情景中完成活动目标:幼儿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结合的。它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在一定的故事背景之下,通过幼儿自身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故事内容,使老师的教育意图更容易被幼儿所理解与接受,有如身临其境一般。这种教育形式适合3-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与水平,尤其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班进行了故事与情景表演系列活动。

       首先,在选材上以情节简单、人物简单、幼儿都喜欢的动物形象为主,力求对话少而精,并且紧扣教育目标,让幼儿通过表演很容易就掌握故事的内容、情节,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故事及情景表演系列活动“三只蝴蝶”、“三只羊”、“三只小猪”、“司马光救小朋友”、“三个和尚”、“孔融让梨”等。

       我觉得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像孕育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花种,一旦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就会萌动、滋生。老师对他的尊重、赞赏和期待使他敏感地体察到一种友善的、诚挚的关爱,他则会本能地感觉到那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在召唤他们,那幼小的心灵就会无拘无束地处在一种愉快的积极状态,他的潜能和个性就会自由而充分地表现出来。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们应该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了老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在育人。只有家园合作,才会取得相应的德育效果,反之亦然。 校无小事,事事育人,课堂无小处,处处育人。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新世纪人才!

            在语言艺术教学中,需要我们敏锐的捕捉教学中的教育契机,有效的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资源,卓有成效地进行德育教育,成功的德育渗透。如点睛之笔,活跃了课堂气氛,深化了教学内容,把枯燥的语言艺术变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生动有趣、充满思想感情的生命体!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