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教育的一点思考
长葛市淑君中学 刘福宪
教育什么?从教10多年的我,没有一天不在思考这个问题,正是有对这个问题的思索,才使我时刻都有不忘初心,怀揣梦想行进在做好教育追梦的路上。 教育是什么?我认为它是座桥梁,架起愚昧无知昧通向文韬武略、学富五车的必经之路;它是把全科钥匙,能开启广阔思想的智慧之门;它是汩汩甘泉,能滋润浇灌万物茁壮成长;教育,还应该是一把戒尺,时刻提醒、警戒从慵懒、涣散走向积极、卓越。更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社会所需之才的平台。
作为一校之长,一所学校的领航人,学校的教育是否能走向卓越,关键在于自己的思想境界。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校长是一校之魂。有了好的校长,就有了好的学校”。任职一年多对此深有感触。要想做好教育我认为必须做好一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不断学习新知,要有源头活水,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善于思考总结,以丰厚的文化素养,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管理能力,使决策达到科学化、最优化。另外,在自己学习的同时,也应号召所有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关念,要求教师多读书,读教育专著,读文学作品,并强调摘抄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因为人都有惰性,不督促就不会挖掘出教师的潜力,为此,我要求相关处室一月一进行督促检查,用书本上的先进教育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丰厚教师的文学积淀,指导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此外,为使教师成长更快,我会经常派教师长走出去,走进名师的课堂,感受教育新思想,这样有理论的支撑定会使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研究中跟进教育新时代,熟知教育的新动向,时刻走在课改的前沿,做卓越的教育人。一支强大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定会舞动教育的旗帜,做教育上的领头雁。
其次,我认为要勇于创新。创新 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宝,一个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校长,在这信息化发展迅速的年代,不需几年就会走向教育的尽头。什么是好的教育?显然不是教导学生外在的知识,而是挖掘他们内在的潜能,让他们自己去认知世界。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才算得上真正的教育。在这中种理念的驱使下,我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大刀阔斧地在改革中要质量。于是,自我上任,便把“三环七步”适合我们农村学校学情、师情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推向课堂,三环七步教学模式是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中心,把之前的以教师为主的“教本课堂”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学本课堂”,是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平台。
当然,任何一件事的革新都不是轻易而举就能取得成功的。新的教学模式的推行与实施不说是历经千辛万苦,但也可以说是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才慢慢入教师的心,进教师课堂。从开始提出课堂改革,就遭到一大批教师的抗拒,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是多少年来传承下来的教学模式,欲转变教师角色实属不易,但我坚信,只要有一部分教师乐于实施,我就有信心推广。为此,在近两学期开学第一个会议上、每周教师业务会上都要求由业务校长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新课标,培训“三环七步”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渐渐地使此模式入教师的脑入教师的心,思想上的认可为践行此模式起了催化作用。
为更好地落实于课堂上,每每上课,我都会转走于每位教师的课堂,同时要求教务处的值班领导查看教学模式的实施情况,对于实施的、实施好的都要给予表彰激励,这样一周下来,一月下来,一学期下来都会及时跟进表彰,教师在课改方面有了成就感,自然就乐于改革,乐于行走在教育创新的道路上。“三环七步”模式的有效推广,我校的课堂已打破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已得以培养样。师生在合作中体会到三环七步模式带给自己的有效性,体会到了创新给自己带来的喜悦与成功感。
第三,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定会为教育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中庸》里曾提出:“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一单位要想得以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有一套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任何一种管理模式我认为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能使每位教师在心情愉悦的心境下工作。
在目前经济并不匮乏的年代,在学校管理中,物质刺激已不是管理的灵丹妙药,制度约束只能管理教师的行动而非思想,唯有文化引领教师寻求自我实现,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才是上策,一个有信仰的人,定会具有足够大的精神力量去对抗来自教育现实的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才能唤醒教师的自我成长意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让教师能用自己的学识、热情参与到班级管理、集体备课、师生合作的课堂中,赋予教师“教学的勇气”。也只有充满自我意识、独立精神的教师才能使自身具有完善的人格,才能真正给予学生独立、自主的人格。信仰的树立,要有来自外界积极向上的思想的碰撞,多与有信仰的名师交流,无形中就会助推信仰的形成。利用一切可以与教育专家教流的机会,常派教师长走出去,聆听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走进名师的课堂,与专家零距离接触,每一次与专家名师的赴约,都会是一次思想的震撼,心灵上的盛宴,都会加固教师信仰的根基,确保教师依据自己的信仰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助推教师感受专家的自我成长的行为,以助长教师必须有成为名师的信仰,作为一校之长,在管理上不但要有红石的硬,也要有似水的软,工作上严要求,一切按制度办事,要有足够强的执行力。生活中多体察民心,想教师之所想,想教师之需,给教师一种安全感,这样就势必会让教师感觉到我对他的关心和助于他成长的负责,因为人与制度的融合,才是学校发展管理的主体。
总之,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育。教育其实也是一场修行,泰戈尔说:“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我愿用智慧,独有的深彻见底的眼神和“丰满”的品行,来成就教育。做一个静心读书,善于反思和善于研究的教育管理之人,以打造出卓越淑君、许昌精品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