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03745551924发起了2019-06-12
1
回复
32
浏览

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后河中心小学    丁瑞亲

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学生合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众多的合作形式中,学习小组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小组的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一般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分组要灵活,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综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较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担任。组长按学习的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朗读、争辩等。通常,我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营造积极探究的氛围,激发学习热情,让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当全体学生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具体、全面、实质性的内容,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合作交流的目的之一也就是通过交流使得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得到澄清,使得一些对此问题不理解的学生得到理解。其实这就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我要说交流的是难点问题,是最有价值的问题。如:《蝙蝠和雷达》一文,许多教师把科学家的三次试验列出表格,让学生合作学习逐项填表。实质上这个问题很简单,无需合作,文章读一遍就能轻松完成。而根据蝙蝠探路原理制造的雷达如何探路,这一问题很值得学生合作,并让组员演示出来,通过合作,学生明确: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耳朵,从而不至于一些学生误认为,雷达就相当于蝙蝠的嘴巴和耳朵。通过这一合作也让学生牢记了课文后的填空题。

在课堂学习时,学生常会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此时,我应先让他们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在充分讨论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结合小组其他成员思路,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豁然开朗,茅塞顿开,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中彩那天》一课,文后有一问题:“为什么说这个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呢?”学生们只会说:“那是因为父亲有道德。”“那么,人为什么要有道德?没有道德又会怎样呢?”学生们无语,看来理清这个问题能帮助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异常活跃。生活中有道德和无道德的事,大家众说纷纭。说事情,谈看法……,学生不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了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在集体中相互协调、团结探索的规则和方法。  
在每次合作学习中,可由小组选出一名本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由于学习内容的不同,每次要求的不同,代表的变化,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为本组代表,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然而,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却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这样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还有些学生,交流时始终处于沉默状态,一言不发。要么是懒得动脑筋,不会组织语言去说;要么怕说错,被同组人指责。再者,学生的乐于助人、团结合作的精神不够。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笞待解决的。

小组合作学习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仍需逐步完善,逐步前进。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