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学,善思
-----浙师大培训有感
天隆学校 魏红霞
5月12日,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许昌“三名”工作室一行80人,在许昌市师训股的统一组织下,带着期望、带着梦想、带着欣喜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赴浙师大学习提升!
走进浙师大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了我们,浙师大怀揣着“百强梦”、“一流梦”发展到今天,这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浙师大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在教育类培训中,他们更是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学习的体会:
感触一:教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其人格魅力更让人心生敬意!
(一)、吴磊锋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培育学科研修团队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基于名师工作室团队的实践与思考》。他首先用“先识其人,再闻其道”引出培训话题,其次从切入点、着力点、立足点三个版块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优秀工作室的成长历程,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团队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然性。
(二)、浙江师范大学阮高峰老师带来了《智慧教育时代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报告,阮老师幽默风趣而又不失睿智,他结合自己的工作感受,为我们介绍了信息技术应用的经验与建议。阮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及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巨大的保障。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智慧教育的春天来了。阮老师的疑问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的教学在变与不变中不断发展着,从思想改变课堂,行动改变课堂,到信息技术改变课堂,这是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结合的过程,也是我们教师的专业发展日趋成熟的一个呈现。
(三)、“小问题”彰显“大智慧” ——李润洲教授谈《课题研究》
“有问题”的教师,这个题目就引起了我们所有人的关注。因为平日里我们最常看到的是如何转化“有问题”的学生之类的话题,“小问题”彰显“大智慧”,做一名“有问题”的教师,李老师通过问题的提出、研究问题的意义这两个方面进行的讲述,让我们了解到了问题的常态化,不要让问题困惑我们的教育教学。
(四)金华市义乌中学特级教师杨胜大 ------ 名班主任工作室经验介绍。杨老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专家型教师,从杨教授这里我们了解到:一个优秀的名班主任工作室,不仅需要一个勇于创新,敢于开拓的主持人;还需要一个具有一定高度、深度、广度的优秀团队,能不断提升与创新,与时俱进;更需要每位骨干成员同舟共济,砥砺前行!杨老师从工作室创建,骨干成员筛选,管理权限,话题研讨等10个方面,介绍了如何从不同角度、层面来展开工作室的建设。其中,他要求工作室成员定期上传教育教学文章,教学课件,开展多种教学教研活动等形式来组合多种类型的资源库,达成线上、线下融为一体,从而形成高质量高效的教学资源以待共享。
(五)、天台中学校长郑志湖为我们分享的话题是《共同探索、追求卓越》,郑志湖校长是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从名师工作室建设谈到名校长工作室建设;从工作室目标、成员内驱力、合作探索谈到构建活动模式、开展课题研究和建立评价机制;连续三个小时的讲座,没有休息一分钟,我们被郑校长的激情感染着,并对他对这份事业的专注与热爱感到由衷的敬佩!
(六)、吴小军老师的《教育日志与教师成长》讲座!
吴老师首先从自身经历给我们传授了他的三种日志:1.教育日记2.行政工作3.女儿成长日记。吴教授坚持每天写各种日志,坚持了28年!尤其是他作为一个慈父为女儿写的成长日志在各大报社和电视上相继报道,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这也是让我们每一个人值得反思的,作为一个教师,如何通过自己孩子优秀的成长去促进更多孩子的成长!
吴老师告诉我们写日记需要注意:1.要真实2.要坚持3.有主题4.常翻阅5.常总结,尤其是写教育日记要明确观察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能促进反思,能加强经验的方面。吴老师以举实例、生动讲述、春雨润物的形式,让我们牢记于心!
感触二:校园之魂让人感慨万千!
金华四中:
一个好的学校,必定有一个先进的理念。金华四中“励志、厚德、博学、笃行”的校训,让金华四中的学校管理规范,口碑皆然。学校的办学特色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生命教育”,这些知心教育不仅温暖了老师,温暖了学生,更温暖了一方百姓。有力的大字,诉说着彼此的不离不弃。
金华四中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更是有声有色:送教下乡,磨课,定期线下研讨,课题指导,名师优质课展示,接待外地考察,跟岗实践,邀请专家到校指导,邀请教研员参与活动,一张张照片,记载着名师工作室的点点滴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磐安中学:
磐安中学是省一级重点中学,创建于1942年,学校教育彰显学校特色:善美、智美、体美、情美。学校大力营建和谐精神家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扎实推行“人文关怀”,加强学校作风建设,积极主动为教职工做好事、做实事,公正处事,公道待人,营建学校理解教师、教师理解学校、师生互相理解的精神家园,努力提升教职工的幸福指数,激发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校的向心力、凝聚力。
周生民名师工作室的卢洪波老师,向老师们介绍了工作室的开展情况。成功来之不易,困惑依然存在,网络研修之路,还有太多的延续,正如磐安中学一样,在大山里书写着教改的传奇。
一山,一水,一长廊,处处入画;
一教,一改,一用心,高山景行。
浙师大附中: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凝结了六十年办学的沧桑历程,以欧阳中石先生题写的“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校名标准字,以“绛红色”为标准色,既体现热情奔放的活力,也展示沉稳大气的厚重。整体以包容饱满的圆形呈现,以曲直相间的线条和点面对比的方式表现,构成图文结合、简洁大方、内涵丰富、庄重典雅、个性鲜明的标志形象,体现开放包容的理念和办一流名校的品质追求。学校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高品质有活力的附中人。学校课程改革方面提出“三园一体”育人体系,育人的模式是“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是基于学生选择的新型教学机构和机制,逐步形成成熟的分层分类学科走班模式。
感触三:学习,我们永远在路上!
通过一周的学习,不仅使我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快乐,更树立了终身学习的观念。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最后用一段话和大家共勉:“作为教育的探寻者,让我们始终怀揣教育情怀,保持激情、热情,去感染、去影响、去带动我们身边更多的人,给我们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更广阔的道路,更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