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造》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教育学的代表作,这本书收有《教学合一》《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平民教育概论》《我们的信条》等名篇,全面反映了陶老的教育思想。书中批判了传统教育,倡导教育改革,强调平民教育,读完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教育思想的改变,使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知。陶老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老教育思想的核心。
陶行知主张“生活教育”,要让学生成为对。大众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学生学会自己料理生活,什么样的生活就是什么样的教育。自已学会解决生计问题,为将来到穷困乡村教学做好准备。看看80多年前的一些乡村师范学校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很早起床,整理校舍,过农夫般的生活;学生们除了上文化课,还要学习烹饪,这决不是为了得到美食,而是因为“有的学生到乡村去做教员,饿了两天,就是吃了不会煮饭的苦楚”。陶行知因此喊出了“不会种菜,不算学生。不会做饭,不得毕业”的口号来。
陶行知说:“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财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倘使个个乡村教师的心都经过了农民甘苦化。”我的理解就是要想家长之所想,我们上课也好,管理也好,要尽量照顾家长的期待, 还要教育家长怎样教育孩子,陶行知说:“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它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它老人吃饭不种稻,做房子不造林。它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陶先生为看到那些在困苦中坚持教育理想的乡村学校的教员们,演讲时热泪盈眶,几不能言。他说:“这是我第一次在讲坛上流眼泪,当时痛恨自己,不能制止,事后一想,为农民及乡村教育流几滴眼泪也是应该的。”
陶行知先生特别注意研究性学习,包括至少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新课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二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革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调查、实验、采访、查阅资料使学生的学习方式顿时丰富多彩起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合作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正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界最重大的改革之一,新课改突出了有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特别是强调与社会、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能力,这一思想与上个世纪年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课程理论一脉相承,一理相通。
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中,陶行知认为今日的一流教育家有两种: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要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我的理解就是我们要到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要勇于探索研究最困难复杂的教学管理问题。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投身教育改革,为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期望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
201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