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是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讨论的话题,应该能有机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较好地继承语文教学重感受、重积累、重领悟、重运用的优良传统。 那么,如何确定语文课堂教学的讨论话题呢?
在理解时可能出现知识缺陷和情感盲区的内容,一般不能作为讨论的对象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也会感觉力不从心而无法使讨论进行下去。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无视学生思维的个体差异,对他们作出划一的指导,使学生“臣服”于教参或教师揭示的文本意义和主题思想,学生丰富的感悟和认知便在同一化和标准化的释义中磨灭殆尽。
新课标的闪亮登场,无疑给了教师和学生广阔的驰骋天地,“文章由学生自己读懂,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主自己分析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得,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掌握”,这成为阐释新课标的理想境界。
仔细而又冷静地观察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发现,单纯追求读者解读的“学生中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