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学生的内心世界看一看
周苗苗发起了2019-07-25
2
回复
14
浏览

“选择做一名基层班主任,只有用心做,才配是一名完整意义上的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体会到教育的终极意义和幸福”,这是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赵修瑞说的话,也是我作为教师多年的心灵感悟。用心打动学生,让孩子们主动向你敞开心扉,只有这样你才能去学生的内心世界看一看。就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拥有心对心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

  • 把学生的家庭情况逐一摸底

我最深的体会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过往,工作起来才能对号入座、对症下药,才能由外在的表现洞察学生的内心。教师主要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兴趣爱好、对学习的态度、习惯养成等方面。知晓了这些,就能为走进学生的心灵打下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估计,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大约有800万人被带到了城市,还有2400万人留在了家乡,总数约占整个学生总数的37%。农村留守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我走访或电话联系了全班学生家庭,了解到我班的留守学生比例竟高达63%

留守学生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适应”上的诸多问题,尤其是教育上更为突出:留守学生的学习情况总体不容乐观。父母外出,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的甚至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 “双差生”和“问题儿”,他们不想成功吗?不是的,如果你走进他们的内心,你会发现:他们也渴望成功,渴望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洞察了孩子们的内心,我们班主任才能更好地对这群相对特殊的孩子展开帮扶工作,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让他们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收获温暖,重树信心。

二、善于用心与学生交流

教育过程是一个交心的过程,唯有发自内心的教育,才能深入人心,谈心工作更是如此。首先,与学生交流要有“三心”:一是爱心。爱心是教育的原动力,班主任不仅要在思想上引导学生,还要在生活上体贴学生,在情感上关心学生,用真诚感染、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打开他们心灵的窗口,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二是细心。要善于发现问题,从学生的细小变化中发现问题,有时候,一个眼神、一种表情就是一个信号,我们要善于观察,才能及时解决问题;三是耐心。与学生谈心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何况有些问题不是单单一次谈话就能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反复地与学生沟通、交流,耐心地倾听和疏导。

其次,正确把握谈话时机和场合,是实现谈话目的的重要条件。选择时机是指选择与特定对象进行谈心的最佳时间,也就是谈心要及时和适时。当某个学生的某个问题或倾向刚刚露出苗头时,班主任要敏锐地预见到问题的存在,及时与学生进行谈心,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谈得过早,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良好效果;而谈得过晚、不良后果产生,难以挽回。与学生进行谈心还要讲究场合。当谈话内容涉及学生的隐私时,一定要避开公开场合,单独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不受伤害,并且使之敞开心扉与我进行交流。

谈心,不仅要注重过程,还要总结与反馈。谈心结束后,班主任应反思谈心的目的是否达到,教育的任务是否完成;反思这个学生的问题是思想道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反思这个学生反映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只有做到这样及时有效的分析、思考,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对策,谈心工作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总之,谈心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手段,是一门沟通的艺术。做好这项工作,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聆听学生的心声,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对于学生而言,谈心活动有助于他们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整改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压力也得到了更好的宣泄,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对于班主任而言,通过谈心工作,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学会带着爱心与真诚去尊重、理解、关心和信任学生,使看似复杂的工作更加真情化,人性化。我们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更拉近了与学生间距离,要把谈心工作纳入到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长期坚持下去。

  • 尊重与理解学生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是敬而生畏的对立面。每一位学生在尊敬的基础上都渴望教师能放下尊贵的身架,坦诚、平等地走进自己的心灵,成为可以倾诉的朋友。  

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也要学会尊重学生,要充分信任学生,并能宽容学生。我班有一位同学,总是爱请假,还有过逃学行为,批评过他,很是不耐烦。我就找机会耐心地和他交谈,让他感觉此时的我不是老师而是特殊的朋友,让他放下戒备心理,经过多次交流我终于找到了事情的原因,由于父母的溺爱和娇宠,到学校住宿吃不了苦,就想逃避。针对这种情况我找到一些他身边的榜样让他学习,介绍他读一些励志的文章,隔几天找他谈谈最近的收获和改变,一段时间后,孩子变了,没有再逃学,甚至对家人,对同学,对老师,对朋友,他都能以礼相待,学习态度更好了,学习成绩也赶上来了。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换取了学生的认同,师生关系的融洽,相对地也树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我经常会参加学生的一些活动,比如学校举办拔河比赛,我到场加油鼓劲儿;办板报我参与其中。他们也感受到了我的真心,把我当成了最好的朋友,有什么心里话总会对我说。从中我也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老师只有放下姿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也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将是一片阳光明媚的春天,你的教育才能鲜活有力,也只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你才能做到知彼知己,你的教育才会是最有效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才能真正实现亲其师,信其道。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