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常常为了解决一个比较难的问题,而让学生合作学习,所以合作学习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学习中的某个问题,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然而很少关注学生在发展认知能力之余,其他的能力是否提高。
理清这一问题,有助于一线的教师将课改的精神进一步内化,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育要求,实施更为有效的教育。
教师关注学生兴趣与需要,使我们的教学有了主动,缺少了平衡,有了个性,却少了应有的标准,导致目标的适切性把握不够。
关键在教师教育技术的跟进,才能有好效果。
活动中有价值的点很多,到底哪些可以作为目标,成为本活动的主要落脚点?把握不好这点,使老师们的目标变得面面俱到、主次不明。
过度关注幼儿兴趣和需要,情绪和情感体验,使我们的教学有了主动,却少了平衡,有了个性,却少了应有的标准,导致活动的目标与幼儿发展的目标间出现偏差,适切性与挑战性把握不好,使活动的价值弱化。
教师碰到了在用词、语言组织上的困惑,文本上呈现的目标出现角色混乱,表述不清等问题。
除了培养学生认知,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寻求认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探究式学习法是新课程为适应21世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而提出的。老师最好从“设疑、诱疑、释疑”三个环节入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学的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