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作为王爱红数学工作室的一员,我有幸参与培训,聆听了章建跃博士的讲座。章博士针对核心素养下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在诸多观点中,章博士提到“推理是数学的‘命根子’,运算是数学的‘童子功’”这一观点时,我深有所触。
提起运算,只要接触过数学的人都不陌生,甚至提到数学,多数人想到的第一个词便是“运算”,运算对数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数学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数学运算是小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手段。现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的应用很广泛,几乎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件衣服、三个苹果、十层楼房、五辆汽车等这些单纯的数量都用一个对应的数字来表示;在较为复杂的人类生活行为中,需要运用到运算的方法,譬如买一斤白菜一元钱,买十斤白菜要多少钱,这里需要运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数学运算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普遍存在,人们无时不在使用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的素质体现出的能力在人类自我生存、自我保护的过程当中作用越来越大,教育的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三维目标变为现在的核心素养目标,而数学运算就是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数字运算应用的广泛性,作为一项最基本的人文素质,数字运算是每个同学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运算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加强数字运算能力和思维的提高,对今后每一个阶段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数学运算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开发。章博士说它是数学的童子功,可谓是名副其实。对于每一位学习数学的人,想要学好这门课,练好这项童子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却发现,多数同学在运算能力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基础运算不理解基本算理;复杂运算没有耐心,望而却步;对而不快,快而不对……
想要学好数学,必须要先练好运算这一童子功,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这门童子功,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结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平时与同行的交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手。
1.注重运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采用创设情境的手法来引导孩子们进入情境之中,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我们可将数学运算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将更有效地激发情境的氛围,达到教学的实际效果。
2.注重算理与算法的结合。数学运算,答案是唯一性的,老师在教授时,应将运算的算理以及过程对学生引导到位,让学生充分理解;针对同一个问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加以引导,从中阐明算理的重要性;通过一题多解的途径,能使得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运用有深刻的理解,有助于运算能力的加强。
3.注重算法适时优化。《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鼓励“算法多样化”。每一个学生生长的环境有差异,性格和领悟力也不同,这样在数字计算时的表现也有所不同。我们要遵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对症下药”措施,引导他们找出最为简单的计算方法,从而有效强化他们思维的结构特性。
4.注重运算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的运算知识,是在校学习最基础的知识,它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老师恰当的引导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加强,如果方法不得当,或者学生理解失误,就有可能使得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要彻底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在学生的学习习惯上进行正确的培养。这种良好习惯的培养从书写的规范、符号的辨认、审题以及计算草稿的清晰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对最后的结果产生误差,所以加强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大大降低出错率。
总之,运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时,要强调以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加入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手段,采取循序渐进的层次教育手段,不断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从而努力造就适应祖国、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