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训心得体会
孙瑞艳
听了章建跃教授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有关报告,让我对原本陌生遥不可及的“数学核心素养”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我觉得: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学习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一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索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四、教学成长要从经验积累上升为科学研究
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数学学习尤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要多问多学多积累,并要勤于笔耕,善于思考,将教学研究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
五、教之道在于“度”学之道在于“悟”
为了发展学生创新智慧,需要思考一些基本问题,例如:如何用有趣的问题弓引发学生兴趣。用恰时恰点、直击要害反映本质、简明易懂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如何不急不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自然而然地为学生构建数学研究路径?
如何提高解题的层次,使学生通过解题认识一般的数学原理。并且让学生体会“如何做研究”,使思维的训练、创造力的培养蕴涵其中?教学中应多问“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想到的?”“还有别的想法吗?"少问“是不是?”“对不对?”更不要“我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下面开始算吧!.通过技巧训练迅速提高分数,与通过思维训练全面提升能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追求教改立项
数学育人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树立自信,坚定正念增强定力,核心素养的收获与体会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