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实施中,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所以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三个改变,即: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经过去年暑假的培训学习,我对新学期的班级管理采用了“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通过一年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是分组:通过第一次月考,将学生的测验成绩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我把全部学生按照每组6人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分别有A组B组C组各2人,这样每组的程度基本一样,每个小组分别选择自己的组名和口号。然后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小组学习课堂前的学案设计与学生自学学案;分组得分的激励:这样学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组长的汇报及讲解:这样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一组成员为所有同学讲解的同时,其他小组想要纠错,这样必能够让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组与组之间的争论让人看到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比如学生运用数学概念不断阐述自己的观点去判断对错,这本身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不经意间已经从小学总是回答“是什么”,上升到了第二步回答“为什么”;如果更为优秀的学生就应该回答“数学解题方法是如何想到的”。最后是小组评价:每次小测后,把各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对成绩上升的进行表扬和加分,对进步小的小组分析,共同找出进步小的原因以及今后怎样去做的方法。综合评价成绩采用如下计算公式:W=平时10%+单元测验20%+期中考试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40%。
采用小组合作,共同进步的教学方法,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指导的学习方法转变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在每一个学习小组中指导者只是比学习者基础稍好一些,现在让他(她)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她)就会想如何才能教好同伴,这样给指导者技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他(她)的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指导同伴练习时看到同伴的成功也会激发自己在练习中更努力更加完善的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这种“小组合作”的方法其实是通过教来促进学的过程,学生不仅自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能有效地指导他人进行学习,使学生可以从中更深刻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有利于对优生的培养。
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班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我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势在必行,我想如果用 “四基”教学维持生命,而用“小组合作,共同进步”增加营养。那样,也许在教学中能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