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悟“数” 用意做“师”
----暑假研修心得体会(一)
王爱红数学名师工作室 范小锋
7月29日到7月31日我参与了王爱红数学名师工作室组织的《第三届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实施能力提升高级研讨会》的线上培训。三天的时间,章建跃博士结合教学内容理解数学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变与不变;“四基”“四能”与数学核心素养;基于数学整体性的“单元—课时”教学设计;如何在一般观念引领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增强解题训练的有效性;初高中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解读等关键问题,以案例为载体展开了深入讲解。我在听章博士的讲解和分析中感触颇多,现就我感触最多的两点结合工作实际谈一下我的心得和感悟:
章博士在谈到“核心素养立意的课程目标”时提出了:三会统领核心素养(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现实世界),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数学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重点阐述。特别是“四能”是我以前学习的缺失,我原来也总提“四能”,可却不明白“四能”是什么,也总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却认为是一线工作者提出的对于课标的诠释。
这些年我在教学中发现了“问题”的重要性,新课改指出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教师如何导?我个人认为是以“问题”为导向,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首先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要求,要精读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提出有用的问题、有效的问题。来做好“引导”的作用。
章博士在30号讲授的《基于数学的整体性、结构化的中学数学内容理解与教学思考----以几何性质为例》时提出了数学是一门结构化、整体化、系统化的科学,虽然我们在课程设计时为了授课的方便把数学知识化整为零,形成了一课时一课时的零碎的知识,但我们要有化零为整的能力,还原数学的本体。如何把数学的教学结构化、整体化,我认为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研修学习已经结束了,但它不是终点,而是我思考的起点,章博士的新的教学理念激发我对数学的新思考,我将把这些思考化理论为实践,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