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学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当老师》 陈叶
zhangjianfeng发起了2019-06-26
1
回复
22
浏览

(一)

苏氏语录

      每一位老师不仅是教书者,而且是教育者。由于教师和学生集中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教学过程不是单单归结为传授知识,而是表现为多方方面的关系。共同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兴趣把我们教师中的每一个人都跟学生结合在一起。

      生活渐渐地做出了结论:只要整个学校、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都作出了努力,首先是教师努力教育,没有也不会有一个学生不能成为诚实正直、热爱劳动、坚强勇敢、无限忠于祖国和劳动人民的人。

苏氏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世界观教育、道德教育必须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发对把教育看成是学习之外的东西。他说“训练和教养能够形成世界观吗?考虑一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所见到、所理解、所思考的东西,能够对他的心灵实施教育吗?”可见,他是教育、教学和教养的统一论者。首先他强调师生通过教学有效的传授和获取知识。认为只有掌握了知识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其次,他坚决反对那种直降只是,不重视发展智力的教学。他说:“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种种原理、结论和推理一股脑的塞进孩子的脑袋,往往不让孩子有可能哪怕接触一下思维和活的语言的源泉,这就捆住了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翅膀。孩子从富有朝气的、积极的、活跃的人变成了仿佛专用于背诵的机器。”因此,他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力求生动、形象、有趣,反对满堂灌,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真正的学校是一个思考的王国”,并用分数去鼓励他们,使他们体验到学习取得成绩的快乐。在他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忠实地执行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但不能过于机械,心目中随时装有第二大纲,借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完全吻合的。因此他要求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吃透教材,并指出:一位优秀的教师懂的东西应该比“大纲”规定的内容要多得多。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只不过是这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教师高深的知识是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习感悟

      1.提高教师素养

      作为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他提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要把读书当做精神的第一需要,要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语言修养。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2.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儿童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是他有一种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教师要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阅读,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如第一堂英语课时老师可以用多种语言来向学生展示语言的无穷魅力,让学生切实的走进一个异域国度,给每一个学生都起一个可爱好听的英语名,让他们时刻把自己融入一个语言的环境中。对语言感兴趣,对英语感兴趣。

       3.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深入的钻研教材的实质,避免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这一切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又是一种动力。同时,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其特点就是教师不仅要解释教材的实质,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独立的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解释和总结。这样可以很好地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4.联合家庭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习困难,落后于别人,其原因绝大多数情况下在于儿童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不良家庭环境使得儿童的早期教育落后于他人。不正当的学校教育也是导致其落后的一个原因,懒惰是一切罪恶之母,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孩子慢慢转化呢?那就是爱,是了解,是尊重,是关怀,是给予,是责任。因此,要做好家长学校,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生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教育,重视家校沟通,家长学校就是一个桥梁,是不可缺少的纽带。

       5.教师要充满爱和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每一个年轻的孩子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可能点燃它。教师首先要有爱心,热爱自己的事业,爱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真正的爱是藏于心,形于外,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学会表扬,学会有艺术的批评和教育,要让自己有一种征服孩子的人格魅力。

      6.教会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苏霍姆里斯基在教会学生自我教育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借鉴:(1)让一个人去关心另一个人,力求看到自己身上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2)身体锻炼在自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3)脑力劳动,学习能够为自我教育提供非常丰富的可能性;(4)真正的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5)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通过自我教育,学生成长的更快。

 

所有回复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