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216教学模式”谈生本教育
何为生本教育?生本教育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用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下,一个印第安老人,赚钱后买了一辆汽车,不懂得怎么开,只好雇了匹马来拉它。这位印第安老人当然可笑,他不知道汽车本身有动力,可以用激发它自身动力的办法去开动。也就是说,他沿用的是马拉车的连动式,而不知道开汽车的激发式。我们沿用的教育方法,其缺点就同印第安老人一样,在于忽视了人自身的动力,同时,也在于采取了缺少学生主动性的连动方式。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似乎可以明确的发现师本的连动机制与生本的激发式机制的区别。前者是老师带着学生运转,后者是老师把钥匙给学生,让学生去开启自身的动力系统。前者马拉车的连动方式我们称之为师本,后者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方式我们称之为生本。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研究生本教育的专家们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根据以上教育理论,我们开展了生本教育的尝试性研究。
首先,将我校教育模式与生本教育做了一个对比。生本高效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用心参与为前提。而我校提出的“216教学模式”恰恰与生本教育不谋而合。“216教学模式”中“2”指的是两个特征:(1)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坚决不讲。(2)不回避学生的相异构想。“1”指的是一个载体:课件教学。“6”指的是教学的六个环节:导,疑,探,展,评,检。我们的教学模式同样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此外,我们还提倡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教学效果的对比。生本教育带来的课堂变化就是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结合我校教学模式进行的生本教育尝试性教学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用一篇实践教学日志来说明:我设计了一节数学活动课,题目是《用折纸来研究三等分角》,冯迪同学拿着卡纸,跑到讲台上要跟我合作,我允许她跟我一步一步的做展示,在我俩的默契配合下,她很快便折出了一个三等分角。接着,她又开心的趴在讲台上把步骤重复一遍,高兴的跟大家宣布她折出来了。这下把那些没折出来的急坏了,激烈的讨论着到底该怎么折?班里的学习气氛瞬间达到了高潮。那一刻,我发现他们才是这个课堂真正的主人,一切围绕问题自然展开小组合作讨论。那一刻,我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她们,什么都不用讲,只需要听他们说就够了。通过这个活动,每个人的收获都不同。当我带领大家交流内心感受时,有同学说:“这个活动让他对数学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让自己从一个不会走路的孩子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有同学说:“自己在数学上获得了很大的进步,自己都感觉最近不知怎么了,做对了很多数学题,这在以往是不敢想的事。”有同学说“奇怪?为什么我也没做那么多数学作业,却觉得数学题目没那么难了?”有同学说自己越来越喜欢数学了,有一个同学仰着激动的通红的小脸对我说:“老师那道题的结果是不是158?”我嘘了一声?让他不要说答案,悄悄给他一个ok的手势,他立马高兴地回座位上去了。这一切都让我忘了自己一天的疲惫。
在学校新一轮的听课中,在孙老师的课堂上出现这样的一幕:一道几何证明题,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证两条直线平行,这道题根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看的出是想让学生通过证内错角相等,得出两直线平行。展示的过程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位同学绕了很大一圈,最后用同位角相等得出了两条直线平行,完了之后长出一口气,自语道:“终于做出来了。”此时的孙老师就对这位同学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条条大路通北京,虽然你用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但你最终把题目做出来了呀,数学就是这样,一题多解是常见现象。”她的话音一落,大家都给这位同学鼓起了掌。
第三、生本让老师对学生的爱更加深沉。
老师固然要把知识传给他们,然而只有在学生参与了这些知识与智慧的生产的时候,他们才会对之产生刻骨铭心的爱。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自觉的就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设计课堂,想的问题都是怎样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前对课堂做充分的学情分析,将课程设计成让学生好学的课程。而非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怎样让这节课好教。这个过程无形拉近老师跟学生的距离。
第四,生本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为生本并不回避考试。但它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的组织上,生本鼓励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这些转变真正落实到课堂上之后,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真正得以实现。虽然我们只是做的这方面的尝试性研究,但也已经发现了生本教育的巨大效能,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由被动逐渐转向了主动,学生的成绩也在悄悄的进行着变化,期末质量检测时,我们班的成绩平均分比期中质量检测时提高了将近十分。
相信生本教育越来越好,我们的教育之路也越走越光明。
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以生命为中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