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证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zhangjianfeng发起了话题2019-07-26
20
回复
50
浏览

怎样保证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有回复
  • zhangjianfeng 2019-07-26

    欢迎发表观点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hua4464411252 2019-07-27

    我认为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努力去进行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华仔小迷弟 2019-07-27

    如何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华仔小迷弟 2019-07-27

    精心准备,是课堂讨论有效进行的前提。
     

    1 讨论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并精确表述要讨论的问题。因为,问题的好坏影响着讨论的质量,精选问题是组织讨论的最基本的要求。一个好的问题本身应是明白易懂、表述清晰的,其答案来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需要知识的深化和综合,学生回答时需用自己的立场加以诠释。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经验,结合一些生活经验来没计讨论的问题,如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当然,有些讨论的问题是课堂中自然生成的。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度,既不能过于浅显,没有任何讨论价值;又不能过于深奥,让学生看了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华仔小迷弟 2019-07-27

    2 科学划分学习小组。课堂讨论是以小组讨论为主,这就需要根据学生与教学情况进行分组。划分学习小组要本着学生"学科互补、性格互补"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每一个学生小组以4--6人为宜。在分组的基础上,小组内部成员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角色分工,找出记录员、小组发言人、组长等,明确各自职责,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群策群力。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小组成员的角色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动。同时,要充分研究运用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在促进小组不断进步的同时,实现每个小组成员的共同提高。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华仔小迷弟 2019-07-27

    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有的专家所说,"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华仔小迷弟 2019-07-27

    为此,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华仔小迷弟 2019-07-27

    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了萌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欲望,巧妙地设计新课导入,是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任何学科的教学,要想创造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求知、求动、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创设出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情境。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华仔小迷弟 2019-07-27

    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我想,在教学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他们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然后教师小结,揭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数学上的角。 数学是一门以思维训练为主的学科,许多学生感到定理推理严密,思维量大,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采取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的方法,只会使学生厌烦疲劳,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 华仔小迷弟 2019-07-27

    精心地设计教学层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基础性练习: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可先复习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先复习长方形面积及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还有-5条回复,点击查看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注册
发表回复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