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方向:基础性、应用性、适应性、真实性、科学性、导向性
已近三年的中考试卷为模板进行解读
注重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体现初中阶段的基本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 思想品德命题一贯奉行的指导思想,也是实施开卷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纵观近两年的试题,都是就国内外时政、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身边的事创设一些情景,全面考核对时政知识的了解程度、对教材原理的理解程度和综合运用分析的能力。而今年政治中考也必将延续这样的要求,而且更注重从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着手。命题者对主题的选择往往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因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现实性的特点,即取材时政化,这就决定了命题必然要着眼于现实重大问题,以及热点、焦点问题。
其次,一些反映人民生活,贴近人民日常生活和学生实际的素材,也往往成为选择的对象,即取材生活化,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问题,进而养成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
第三,一些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展望人类未来生活,探讨人类生存价值的话题,倍受命题者青睐。如科学发展、文明进步、环境保护等。
在命题上,开放性试题一般以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中相关知识点的交叉点为载体,紧扣交叉点命题,设问比较宽泛,给考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为考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和创造性地解答问题提供了可能。在开放性试题上,注重对学生审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验。例如,去年试题中的"怎样实现该幸福期盼?"、"90后的你应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与挫折?"、"谈谈我省怎样实现由人口大省向人口强省的转变?"等等。从表面上看,这些题目都不难,但是要回答得既切题又完整,不经过仔细的审题、没有平日生活的积累是不可能圆满完成的。然而,学生大多对此类型的题目颇感陌生,感觉无从着手又不感兴趣,在平时的试题练习中往往被忽略或草草了事,所以面对开放性试题的灵活多变,失分是在所难免的。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思想品德学科德育功能的逐渐强化,在试卷中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必定会有所增加,故而学生必须刻意地注重进行此类试题的训练,并多观察社会和时政热点,强化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