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宽容是引领学生前进的风帆,只要我们善用鼓励的语言与宽容的态度对待后进生,必定能使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这些后进生曾有这样的评价:“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化的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而已”。后进生在班上确实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用鼓励抚平创伤的心灵
后进生作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在幼小的心灵上遭受到伤害。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虽然表面上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很冷淡,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对教育学生有多么的重要。
如果老师不关心后进生,只关注优生,冷落和打击后进生这个群体,必然会导致后进生产生自卑心理,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越来越少,隔膜越来越大,心理问题,成绩问题都会相继产生。
乐于与后进生交朋友。
要转化后进生,解开他们的心锁,惟有让他们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得到快乐和温暖,才能解开他们的心锁。
正因为我与他们亲密无间,所以当他们遇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找我,当我有机会正确巧妙地帮助他们处理出现的问题时,他们很开心,我能感受到他们表现出来的感激之情,这也便成为转化他们学习的动力了。
一个威严的老师只会把话说到学生的耳中,让他们被动地知道什么是他们所不能做的;而一个有方法的教育家却可以把话说在学生的心中,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他们应努力去争取的。所以,在生活上我特别关心、照顾班上的后进生,课余时间我会主动同他们交朋友,一块儿讨论问题,一起做游戏,用爱心去温暖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热情地对待他们,尽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后进生乐意与我接近。
用集体的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
后进生并非毫无感情的榆木疙瘩,只要我们心中怀有一份真爱,就没有打不开的死锁。当来自老师和整个班集体的爱被后进生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时,也就是他们迈开进步步伐之时。
我公平、公正地对待任何一个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我除了在言行上为学生作楷模,同时也用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感染学生,努力建构一个团结友爱、和谐宽松的班集体。只有在这样团结友爱的气氛中,才能让后进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已经使我真切的感受到,集体的爱对后进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只要用集体的力量去教育,去引导后进生,一定会开出姹紫嫣红的花朵!
对症下药,开启学生的心锁。
多数后进生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现代社会离婚率飚升,由于父母离婚,家庭不完整往往对对孩子的心灵有一定的影响。假如引导不当,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心理问题,以致无心向学,造成后进。